【研究领域】(1)木材功能改良、(2)绿色复合材料、(3)智能仿生功能材料、(4)智能加工装备
【负责人】谢延军
平台建设情况:木质新型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19年10月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开始建设,中心负责人为谢延军教授,中心技术委员会由来自全国本领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著名专家组成,中心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为李坚院士,主任委员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储富祥研究员,副主任委员为国际竹藤中心费本华研究员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吴义强教授。中心所依托学科“林业工程”学科评估连续两次排名全国第一,并于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中心现有专用实验基地740平方米、工程化研究和生产性中试基地2050平方米,专用加工设备数十台(套),包括木材真空-加压处理中试装置、绿色胶黏剂合成中试装置、纳米纤维素制备装置、可拆卸一步/二步法小型实验室挤出机组、中型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组等;精密测试分析仪器有电子显微镜、动态热机械分析仪、X光电子能谱仪等,具备了木质材料新产品开发、制备、检测、分析所需的必要条件,已实现生物质基纳米纤维素功能材料、强化木材、绿色胶黏剂、木塑复合型材等的中试生产。中心仪器设备总价值4570万元,整体研发条件位居本领域同类实验室前列。
中心以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立足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优势,强化木质新型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木质新型材料开发、制造工程化和系统集成能力,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夯实行业技术基础,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中心组成了一支由中国工程院李坚院士领军、5名长江学者(3名青年学者)、1名杰青、3名优青、3名“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名青年拔尖人才)等为骨干的53人学术梯队,曾获教育部全国争先创优创新团队提名(2017)、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8)和全国工人先锋号(2019),在国内外均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心现有在校博士生126名,硕士生220名,在基础前沿引领和生物质产业技术开发方面业绩突出,建设一年来,新增各类课题45项,合同经费约13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梁希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研究生姜晓娜负责、黄占华教授指导的“国材高科——全球高吸水性树脂领航者”在第十二届工银融e联“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银奖。
中心聚焦区域重大需求,针对黑龙江秸秆加工利用技术落后、效率低等问题,与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开展合作研究与成果转化,着力开展以秸秆代替木材制造人造板基材及家具、纤维及模塑制品、纤维-塑料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合作与技术服务,为促进黑龙江省的科研发展与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积极贡献力量。
队伍结构:中心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领军、长江学者(含青年长江)、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家优青等为骨干的人才梯队,固定人员53人,其中,中心主任办公室5人,包括中心主任兼学术方向带头人1名、常务副主任1名、副主任1名,财务助理1名,专职秘书1名;研究人员43人,包括教授29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技术人员5人,包括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
研究方向:中心针对产业优质木材原料缺乏问题,农林废弃物资源浪费、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木质材料功能性不强、品种单一的问题,企业生产装置落后、智能化不足等问题,凝炼出了木材功能改良、生物质复合材料、木质材料智能仿生、木质材料智能加工装备四个研究方向,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形成一支活跃的产业技术研发队伍,产出一批标志性的技术和产品,最终建成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助力林业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
取得的成果:中心积极响应号召,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针对产业重大技术需求,开展木质新型材料工程化研究,开发高效绿色智能加工新技术和功能化木质新产品,培养行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推进木质新材料产业发展。
自2019年10月建设以来,中心取得横向课题22项、到账经费289万元,纵向课题33项、合同经费1453万元。新增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省基金重点项目1项。新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1项,出版著作4部,获发明专利授权30件。
上一条:黑龙江省生物质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下一条:教育部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